2000年1月8日,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正式在菽庄花园“听涛轩”正式开馆。胡友义先生激动地说:“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,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,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,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了家。” 说这番话的时候,胡友义先生的眼眶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阳光下闪烁,此情此景,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嘉宾和记者。
在钢琴博物馆开馆那天,只有身为太太的黄玉莲女士才知道,胡友义先生在阳光下闪烁的泪花,不仅仅是因为激动,他的泪光中,还有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无尽思念。
1999年底,当胡友义先生忙于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筹备事宜时,在墨尔本的哥哥胡友仁突然给他打来电话:“妈妈身体不好,你能来看看她老人家吗?”胡友义忙得根本脱不开身,只能请哥哥多照顾母亲。那年圣诞节,他是在鼓浪屿度过的,为了钢琴博物馆,他没能陪在已经89岁高龄的母亲身边。1月8日钢琴博物馆开馆当天,胡友义先生又接到了哥哥的电话,电话那头,哥哥的语气带着责备和焦急:“你还不回来吗?!妈妈她老人家病重了!”原来,胡友义先生的母亲一一林碧玉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,盆骨骨折,原本就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人,哪经得起这样伤筋动骨的折腾,只能住进医院抢救。开馆仪式结束后,胡友义先生让太太留在鼓浪屿处理后续事宜,自己则于当晚飞回墨尔本去照顾母亲。
一下飞机,胡友义先生没有回家,而是直接从机场赶到医院。在十多个小时的航程中,他都没有合眼,想起亲爱的母亲,他愧疚得心如刀绞。当他走进母亲的病房,眼泪几乎落下。慈爱的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,以幸福的微笑欢迎久违的儿子。胡友义轻轻地把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,告诉母亲:“妈妈,我不能来看您,是因为我把收藏的古钢琴运回了鼓浪屿,在故乡办起了一座钢琴博物馆。”母亲依然微笑着,她用非常微弱的声音对风尘仆仆的儿子说:“儿子,你做得好!”说完这句话,虚弱的母亲就闭上了眼睛。胡友义抚摸着母亲的手,强忍多时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。他对自己说:“妈妈,我知道你有多爱我!只要妈妈还在,我就守着妈妈,一步也不离开。
出院后的林碧玉老人住进了墨尔本的老人院休养。躺在病床上的她,依然虔诚信奉基督,虽然身体很虚弱,她仍然一丝不苟地唱着自己最爱的圣诗《至好朋友就是耶稣》。老人院的同伴见到胡友义先生,都会告诉他,他母亲唱的圣诗真是美极了,仿佛就是天使在歌唱。
2000年12月24日,随着平安夜的降临,林碧玉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。母亲走得无比安详。胡友义先生相信,那一刻,母亲一定见到了天使。他静静地坐在母亲的身边,抚着母亲银白色的头发,为母亲深情地唱着圣诗《现在我知》。胡友义先生是那么深爱着给予他生命的母亲,那一刻,他觉得是自己一生中与母亲最最亲近的时刻。
2001年1月6日是林碧玉老人的葬礼。胡友义先生在葬礼上为母亲深情地唱起了圣诗《现在我知》,他泪流满面地歌唱着,他的好朋友、著名钢琴家托萨先生则用教堂里的风琴为他伴奏,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在这充满炽热情感的歌声中,诚挚地祈祷林碧玉老人在天国安息。
为了纪念亲爱的母亲,胡友义先生用母亲留给自己的现金遗产,买下了1937年产于德国莱比锡的布鲁斯纳(Blüthner)三角九呎钢琴。这架钢琴与胡友义先生差不多“同年”,是胡友义先生非常喜爱的钢琴之一,他总是向人们介绍说:“因为它的制造时间与我的生年相近,所以我就用它来纪念我亲爱的母亲。”
摘自《一世琴缘》